減小字體
增大字體
作者:本站 來源:本站整理 發布時間:2025-06-23 17:08:30
鍋爐水檢驗檢測實驗室建設,依據行業規范及實踐案例歸納:
一、人員配置
技術負責人:需具備5年以上鍋爐水質檢測經驗,中級以上職稱,負責CMA/CNAS認證體系維護及技術管理。
檢測組:
理化組(3–4人):負責常規指標(pH值、硬度、堿度、氯離子等),掌握滴定法、分光光度法等。
儀器組(2–3人):操作原子吸收光譜儀、離子色譜儀等精密設備,需設備校準與維護能力。
微生物組(1–2人):檢測菌落總數、異養菌等,需無菌操作專項培訓(若涉及冷卻水微生物分析)。
質控專員(1人):負責數據復核、方法驗證及合規審查,確保符合GB/T 29044等標準。
輔助崗位:樣品管理員、安全監督員(負責危化品管理及應急響應)。
總規模:8–12人,全員需持CMA/CNAS上崗證,中級職稱占比≥15%。
二、技術要求
核心設備:
基礎檢測:pH計(精度±0.1)、電導率儀(0–2000μS/cm)、濁度儀(符合ISO 7027)。
精密儀器:
原子吸收光譜儀(鐵、銅等金屬檢測);
離子色譜儀(氯離子、硫酸根分析);
UV分光光度計(COD、磷酸鹽測定)。
在線監測:溶解氧傳感器(μg/L級)、自動滴定儀(硬度/堿度)。
pH值(GB/T 6904)、氯離子(GB/T 15453)、總硬度(GB/T 6909)。
需覆蓋GB/T 1576-2008《工業鍋爐水質》全項參數。
系統集成:
廢液處理裝置(耐酸堿管道);
LIMS數據管理平臺(支持原始記錄追溯)。
[1] [2] 下一頁